人寿平安保险公司(专访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用“长期主义”视角看待寿险改革)
“坚持”、“长期主义”、“保持耐心”,在平安寿险改革进入第3个年头后,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几个词被划上了重点。
2019年底,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正式启动寿险改革。随着改革进程的推进,叠加行业转型以及疫情的外部影响,平安寿险的新业务价值表现逐渐进入低谷期。去年,也是中国平安最为艰难的一年,股价下挫,直到今年6月才开始筑底企稳。截至7月8日收盘,中国平安A股报45.82元/股,涨0.48%。
但即便如此,也没有阻碍平安改革的决定,用杨铮的话说,就是“只要方向保持正确,以后就要扎扎实实地做。”
代理人团队去粗存精
今年5月23日,杨铮担任平安人寿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获得银保监会核准。
杨铮可以说是老平安人了,他1994年加入平安,至今已28年,在平安有产险、互联网、银行、健康险等履职经验。
2022年7月8日,杨铮在出席平安康养战略开放日期间首次接受媒体采访。
杨铮表示,平安的特点是“在创新中求发展”,这是平安的DNA,寿险改革的主线就是基于这样的DNA,在文化理念、经营模式、管理模式上实现新的突破。
“在文化理念上,改变过去寿险的跑马圈地、偏向短期效益,建立自上而下的长期理念;在经营模式上,从单一的个人营销渠道变为代理人渠道、银行优才渠道、社区网格化渠道以及下沉渠道齐头并进、互为补充;在管理模式上,改变过去人管人,单纯依赖经验,变为标准化、可追踪、可呈现的数字化管理。”他说。
经过2年多的推进,平安“4 3”(4大渠道:代理人渠道、银行优才渠道、社区网格化渠道、下沉渠道;3大产品:保险 健康管理,保险 居家养老,保险 高端康养)渠道与产品改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红利渐显。
“比如代理人渠道,参与改革试点的营业部,在去年平安人寿整体下滑的情况下,业绩好于大盘20个点以上,钻石人力的收入有20%以上的提升,代理人团队从粗放到精细,从低收入到高收入,去伪存真的变化过程非常明显。”杨铮说。
在最高峰时期,平安的代理人团队高达132万人,截至今年一季度,持续清虚至近半规模,接下来还可能继续去粗存精。
据杨铮介绍,在银行优才渠道,新招募来的员工,95%的学历是本科以上,经过培训,他们的产能是原来银保渠道的两倍以上;在社区网格化渠道,如今正在对近3000万孤儿单客户进行网格化经营,去年,这些孤儿单的继续率有40多个点的提升;下沉渠道也在推进相关试点,充分发挥平安综合金融的优势。
不过,杨铮也坦言,在寿险改革过程中,最难的是理念的转变,“我们从原来相对短期的要求变为更长期的要求,更关注业务的品质,在业务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平衡好规模、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
养老金融大有可为
不仅仅是中国平安,近两年,整个保险业都在低谷徘徊。
对于保险业出现的暂时性困境,杨铮表示要乐观看待,“我对中国保险业是充满信心的,切记不可以用过去保险业的做法、模式、产品来看待未来。”他说。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生活愈加富足,对于消费、文化、品质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根据趋势作出改变和适配,包括人才、管理、系统等,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随着寿险产品的改变、客户的适配、场景的互动,寿险行业一定前途无量。”他说。
今年4月,《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出台,个人养老金账户制探索正式落地,养老金融大有可为,个人养老金账户制也打开了增量空间,商业银行、公募基金、保险公司迎来发展机遇。
杨铮说,与其他金融机构相比,保险公司本身具有强大的精算能力以及长期资产配置能力,而个人养老金又是一个要求长期稳定回报、安全的资金性质,期限不能长长短短,收益不能忽高忽低,所以,保险与养老天然契合。
“我们会积极关注国家在个人养老金政策方面的变化、同业产品的创新等,同时也会致力于推动对客户在养老部署安排上的理念宣传,以及研发相应的产品。”杨铮说。
本文由悠然发布,不代表答财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