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保险是(健康险,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
□记者 王方琪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健康险保费取得35%的高增速。那么,健康险能为消费者带来什么?
健康险的界定
众所周知,保险分为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两大类。健康保险是从人身保险分支出来的一支独立险种。健康保险主要包括疾病保险、医疗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四大类。我们在这里探讨的健康险主要指前两类。
失能收入损失保险指以因意外伤害、疾病导致收入中断或减少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保险,具体是指当被保险人由于疾病或意外伤害导致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工作以致失去收入或减少收入时,由保险人在一定期限内分期给付保险金的一种保险形式。这种保险产品目前市场份额非常少。长期护理保险是为因年老、疾病或伤残而需要长期照顾的被保险人提供护理服务补偿的健康保险。目前这种保险正在全国试点,如何推开仍拭目以待。
医疗保险是医疗费用保险,这是一种报销型的保险产品。一般情况下,它不仅包括医生的医疗费和手术费用,还包括住院、护理、医院设备等的费用。疾病保险一般指重大疾病保险,这是一种给付型保险,一般是在确诊为保险合同约定的疾病后,立即一次性支付保险金。重大疾病保险通常保额比较大。
健康险为何高速增长
近年来,健康保险保持了高速增长。业内人士认为,这主要得益于当前行业强调保险姓保、回归保障。
现代保险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提供全面风险保障的使命。健康险发展的路线应该首先是发展保障型产品,当消费者的生、老、病、死、残全生命周期都得到充分保障之后,再考虑拓展理财型产品。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国内一些保险公司过于追求规模发展,背离了保险的本质。
“国内一些保险公司急于扩大规模、实现盈利,所以选择了理财型产品为主。”一位保险公司负责人介绍说,“传统人身险公司通常有‘7亏8盈’(7年亏损第8年盈利)的规律,而造成盈利期较长的原因包括:产品上提前支出后期赔付准备金、初期搭建销售渠道的支出费用较大,同时初期投资资产较少致投资收益不足。当资产负债表不断扩张,准备金不断释放,费用规模效应不断显现时,人身险公司才会进入盈利期。”
于是一些保险公司为了快速扩大规模,放弃了保险的保障功能,转而将重心放在了储蓄险上。储蓄险的高件均、低死差属性,可以迅速壮大保险公司规模,并通过资产和负债的利差摊平公司成本创造利润,缩短盈利期。
中国银保监会成立之后,监管理念彻底转变,引导行业进一步正本清源、回归保障。
于是,各大保险公司纷纷强化健康险的销售。2018年下半年以来纷纷强化健康险销售,并通过“终身寿险 健康险”、“年金险 健康险”等产品策略加大产品布局,推动健康险新单销量保持两位数增长。
例如平安人寿9月份上线8款健康险,新华保险深入开展“健康险进万家”活动,太保加速产品布局与升级。
健康险能保障什么
生、老、病、死、残是人生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人的一生,一定会罹患大大小小的疾病,患病就需要治疗。普通疾病所需要的医疗费用少,然而一旦罹患重大疾病,医疗费用往往成为一个家庭沉重的负担。除了医疗费用,因为患病而导致的家庭收入中断也会给家庭造成沉重的打击。如果一个家庭中,经济支柱罹患重大疾病,家庭的收入会锐减,孩子的教育、父母的赡养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案例比比皆是。
健康险就是帮助人们解决医疗费用,同时保证一个家庭的经济命脉不因病中断的重要工具。
一位保险消费者,万一罹患重疾,首先考虑的是医保,医保指的是社会医疗保险。
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法规,为向保障范围内的劳动者提供患病时基本医疗需求保障而建立的社会保险制度。医保具有“低水平,广覆盖”的特点,它不仅设立了基本起付线的免赔额,而且还有限额。不到免赔额和超出限额的部分需要消费者自负。因此,应对重大疾病需要的医疗费用支出,仅有医保还不够,还需要商业医疗保险的介入。
商业医疗保险主要有普通医疗保险、意外伤害医疗保险、住院医疗保险、手术医疗保险和特种疾病保险。主要有住院津贴型和费用报销型。目前,许多商业医疗保险的保额比较高,有许多保险公司推出了多款百万医疗保险,满足消费者需求。有的医疗保险还突破了医保目录,可以报销部分医保目录之外的药品,使消费者有更大的选择面。
有保险公司人士表示,商业医疗保险不能涵盖的部分,可以由给付型的重疾险来负担,同时重疾险还担负着平滑家庭财务波动的作用。所以,购买重疾险的保额应该在自己年收入的5倍左右,以保证家庭正常生活支出。
提供健康管理
保险公司为健康险客户提供健康管理,已经越来越深入人心。
健康管理发展至今,包括了疾病预防与疾病控制。对于消费者来说,保险公司提供的健康管理可以起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作用。大多数消费者已经认可,预防胜过治疗,不得病比什么都强。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探索从“被动理赔”到“全流程管理”的角色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转型。
保险公司作为支付方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医疗报销,开始向前端的预防疾病、治疗决策、医疗服务等环节拓展。支付方所提供的预防和健康干预,尽可能防病于未然,减少治疗需求的发生。并且,支付方更多地参与治疗决策,确保提供合适、有效的医疗。通过优化医疗服务,建立评价体系和标准,确保高质量、高效率地提供医疗。由此,支付方从单纯的支付者逐渐转为健康管理者或健康合作伙伴。支付方若能实现以上角色转变,在疗效水平相同或更佳的情况下,可减少10%-20%的医疗开支。最终,保险公司和保险消费者都将获益匪浅。
如何将健康管理服务落到实处,让消费者获益?目前,国内许多保险公司都在进行相关探索,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太保寿险河北分公司推出的“太保蓝本”就是很好的尝试。(相关文章:太保寿险河北分公司推出“太保蓝本”服务纪实)
相关链接
保险业如何全面发展健康管理
占华/文
在保险行业监管层面,进一步完善商业健康保险监管体系。一是明确健康管理的定义,建立准入标准,界定保险企业经营健康管理的业务范围。二是适度调整商业健康保险费率监管政策,放宽健康服务费用占比限制,以及保证续保的保费调整限制,为保险公司创造更大的健康管理服务创新的空间。
在保险行业组织层面,积极推动健康管理业务发展。一是制定行业标准,与卫生部门合作,在市场准入、服务内容、质量监督等方面制定健康管理的行业标准及规范。二是建设行业数据共享平台,加强行业数据收集和使用的规范化、标准化,便于核心数据共享,在促进健康管理发展的同时,降低保险欺诈风险。三是推动行业数据规范,配合监管部门,加强行业在数据规范使用、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自律。四是促进跨行业交流,创建健康管理信息交流平台,以研讨、开发等多种形式鼓励保险企业与医疗卫生等相关领域的合作。
在商业健康保险机构层面,有针对性地学习和借鉴国际经验。整体来看,保险机构可从四个方面开展国际经验借鉴。一是细分目标人群。可从健康状况的大维度进行划分,重点关注健康人群(包含亚健康人群和儿童)及慢病人群。针对慢病人群,可从患病人群规模、患者黏性及利润水平等角度筛选病种,开展相应的健康管理项目。二是建立并完善健康管理流程。重点提高数据质量,提升数据分析能力,探索开发健康干预及评估反馈体系,着眼于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健康管理服务。三是提升采集数据的医疗价值。与医疗科技公司合作,采用医疗级别的数据采集设备和方式,提高健康干预手段的效率和精准度。四是建立健康管理生态系统。不同类型的保险机构可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内部状况,选择合适的模式发展健康管理生态系统,例如与专业健康管理公司合作或自建健康管理能力。
本文由悠然发布,不代表答财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