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米2货车保险怎么买最划算一年多少钱(货车车险还得车企来做)
0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货车买车险变得很玄学。
为什么说很玄学呢,一来保险公司越来越挑肥拣瘦,有一点不符合要求就不给你保,二来是这个评价标准可以说非常不符合实际。
很多司机师傅平时开车小心谨慎,到了续保险的时候,莫名其妙就成了高风险车辆。
保险公司骚操作这么多,让我觉得其实货车的保险或许让车企来做,或者也是车企牵头来做更好。
别喷,先别喷。
保险公司这么多骚操作,你们觉得原因是什么?
是保险公司算不明白,弄不明白赔付率么?对,也不对。
02
说对,是因为保险公司对于货车的政策确实一刀切,非常的简单粗暴,一副没算明白的样子。
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的一些政策你就能理解了。
说司机高速路段占比低,风险高,是因为国道路况复杂,他们算不清楚国道的出险概率,那怎么办,减少这部分的单子。
说司机夜间行车多,风险高,是因为夜间光线差,易疲劳,他们没有具体的数据算出险概率,办法也是减少这部分单子。
这些规则很不符合实际情况,但是这些规则有用啊,能帮保险公司规避风险,防止这项业务做赔了。
宁可错杀,不可放进来一个,好一个杀伐果决!
你说保险公司的社会责任呢?
业务负责人他们要漂亮的业绩完成KPI,公司的存在就是为了追求利润,责任是可选项不是必选项。
说不对,是因为保险公司玩这个生意几十年了,这套东西他们太熟了,怎么会算不明白呢。
说到底是因为他们没有数据,他们也不真正了解货运行业。
解决保险公司“一刀切”政策的办法就是精细化的管理,风控模型做得更符合货车实际情况,甚至能做到一车一价。
不同于乘用车,货车的驾驶时间长,车辆损耗大,这两个根本不是一套打法,保险公司沿用之前乘用车的玩法自然是玩不明白的。
但是,不了解行业,咱们可以下功夫了解,实在不行,我挖一个货运行业的老兵,直接用他的经验。最最难解决的问题还是没有数据。
司机的状态,车辆的状态,司机的驾驶行为,行车路线等,这些数据对于评估车险的风险都是极为重要的。
数据不会自动产生,跑到你的电脑里供你分析。数据收集需要硬件设备,通过这些设备才能实现数据收集,上传,存储,进而分析。
这一步恰恰是保险公司能力的短板,也没啥动力去做。
我们是商用车的从业者和使用者,觉得这个市场很大。这么大一块蛋糕保险公司不好好做,简直傻得可以。
殊不知,乘用车的市场空间要比商用车大很多,商用车并非是他们的核心业务。而且,我用现在这个“一刀切”的政策就能把最好的业务给筛出来,何必再花力气去优化模型,精细化管理呢。
这就形成了一个死结,保险公司既没利益驱动,又存在没数据,行业不了解的困境,当然是倾向维持现状了。
怎么办?
车企去做保险既能解决保险公司面临的问题,又能让车企获得业务闭环。
03
我们说风控模型的细化需要数据和行业了解。
车企对货运行业的了解肯定是比保险公司要强的,做了几十年货车,市场调研,用户反馈肯定没少做。而且这两年车企之间产品格局基本定型,货车也进入到存量时代,车企对于市场是越来越大关心,也是越来越多地介入到经销商的管理中,目的就是了解行业,了解客户。
再说说数据获取,车企是整个货车产业链里面最容易完成全面数据采集的一环。
因为硬件的安装在出厂前完成是最节省成本的,出厂后想要装设备不仅需要拆装,还要耽误司机时间,更要号召大家去安装,费时费力,还不讨好。
那车险对于车企的业务带来什么影响呢?
商用车的销量在今年已经出现明显的下滑,断崖式的。
其实这是件好事,这表明大家越来越理性了,货车市场不再是以前那个飞速增长的市场了,大家也不再无脑冲入货运行业,竞争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
增量时代空白市场多,车企精力在产品研发,要抢占市场。
存量时代,头部品牌之间,产品差距不大,竞争拼的是服务,这才是体现差距的地方。
货车作为生产工具,不管是企业车队还是个体司机,都希望车辆皮实耐用,少操心,不出毛病。你用的时间越长越好,车价成本平摊到每一年就越少。
不像快消品,货车是一个更换周期较长的产品。如果不是排放标准的升级,绝大多数的散户司机都想用到车辆报废,榨取工具最大的价值,这才是一个合格的个体经营者。
车企要不要研发产品,要,但是这不是核心。你需要关注服务,这么长的使用周期,你的服务才是你的名片,才是体现品牌力的地方。
传统的维保服务已经同质化了,大家大差不差,很难有差异化优势。但是车险不同,现在还没人玩,而司机这方面恰好有痛点(不好买,太贵),你这个时候能够急客户所急,精准服务,直接就和同行拉开了差距。
这还是一个有先发优势的服务,你越早开始这个业务,你积累的数据就越多,你的模型就越准确。等到别的车企也开始的时候,你已经跑出去一大截了,形成护城河(数据,模型),别的车企就算想追上来也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04
当然,车险的影响还不止于此,这部分数据能够实现更多的业务升级。
比如,车辆运营的优化,这个很多人都默认是车队的事情,确实车队去做优化能够产生规模效益,收益更加可观,也就更有意愿。
重汽很早就开始做车队管理,重汽旗下的智能通就运营优化软件,但是单纯的车队运营优化大家意识不强,但是如果能带上车险费用的优化呢,这就是真金白银的可见的。
而且,随着硬件设备的普及,成本地下降,普通的散户司机也可能享受这些升级服务。
比如,很多司机总是感觉自己的油耗莫名其妙地波动,时而表现很好,时而又很高,搞得很多人都不相信仪表显示的油耗了。这个时候车企可以依据车上采集的全面,实时的数据给出合理的解释,并且给出解决方案。如果问题出在司机的驾驶习惯上,方案甚至能够给出非常详细的建议,细化到加油门和换挡时机等信息。
甚至,车企可以依据司机的运营情况给出车辆配置建议,因为车企通过旗下几十万台车数据分析,哪些配置适合平原高速,哪些配置适合山区重载,哪些是通用型最佳,一目了然且准确度很高。
这里面的可开发空间很大,车企能够通过最真实的一手数据,完成业务上的升级和创新。
车险对于保险公司是利润来源,思考的逻辑是能不能盈利,但是对于车企来说,那是整个业务链条的一部分。
车险纳入车企的业务环节可以让整个链条更加完整,车企触达客户的机会更多了。它是车企的业务,也是树立品牌形象的机会,更是车企的流量入口。
车不可能年年都买,但是车险每年都得买。
车企如果将车险放到自己整个业务格局去考虑,会发现它能盘活很多环节。从整体去出发考虑车险,车企甚至可以接受小亏一点换取全局增长的局面,车险不单纯是一项业务。
至于,司机能够获得什么好处。
或许将来大家购买保险真的能做到一车一价,良好的驾驶习惯真的能给你省几千块车险费,车险可以实现半年一买,季度一买,甚至一个月一买。
到时候,你的选择会更多,这样的政策也能反过来塑造出好的驾驶习惯。
你希望车企做车险么,评论区里告诉我。
本文由悠然发布,不代表答财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