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保险

大家财产保险公司怎么样?(《中国保险》| 施辉:保险业转型之路)

作者|施辉「大家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

文章|《中国保险》2022年第10期

“转型”,既是当下热词,更是在我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高速发展基础上、百年未遇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升级发展之关键。各行各业身在其中,保险业亦不例外。保险业转型说了若干年,其内涵为何?其出路在哪儿?此话题既有深度,也有厚度,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谨以一己之见谈一下思考和认识。

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愈发复杂,后疫情时代国内的经济运行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行为趋于谨慎。但我国保险的深度和密度相较于发达国际市场还有明显的差距,行业有着巨大的成长空间。同时,我国人均GDP已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人均经济水平的改善也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和动力。

于此,我们一起梳理保险业发展的底层逻辑,共同探讨在当前内外部环境和发展阶段下,保险业转型要如何“做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做事”。笔者认为,保险业的转型就是要准确、全面地对其赋予“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发展格局、新的发展路径”,真正做到与时俱进的转型。

秉承新的发展理念

所谓新的发展理念,笔者认为,当下保险业首要的就是遵循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十字核心要义为指引,紧扣绿色、低碳、环保的新方向,树立集约、精简、高效的新理念,坚持践行以人为本、科技赋能、创新驱动,推动现代保险服务业健康转型与发展。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指引下,全国乃至全球都在对抗气候恶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并通过新能源的推广使用来进一步缓解、化解能源危机。绿色就是保险未来需要不断深化的重要理念和责任,当前已有深圳等城市在推行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要求涉及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处置等高环境风险行业落实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未来,保险业将进一步由此引导绿色相关的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化解社会环境风险,解决社会治理矛盾,以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的管理同步推进保险行业高质、高效的创新增长。

怀揣新的发展格局

何谓新的发展格局?在笔者看来,保险行业需要更加充分地融入国家战略,融入社会民生。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保险业也在监管的指引下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勇担社会责任,服务民众共同富裕所需就是保险行业要时刻怀揣的新格局。近年,探索跨界的生态融合也是保险业的深挖方向,“健康 ”“养老 ”“科技 ”“农产品期货 ”“车后 ”等一系列与其他产业共融发展的保险经营模式大量涌现。仅以“健康 保险”为例,从国家顶层设计到行业指导意见,自中央到部委、地方都积极出台文件来鼓励、引导健康保险的落地与发展。险企突破以往单一寿险思维开展健康保险的传统模式,推出百万医疗、短期重疾险等产品,在医保的基础上进行延伸覆盖,通过商业保险增加对新药的供给、新器械及诊疗的应用,提供就医线上咨询、定期体检、专家挂号、健康干预等相关服务,大大提高治疗赔付及服务体验的可及性,满足消费者从早筛到就医到治疗到愈后,从咨询到挂号到专家到赔付等一系列风险及健康管理环节,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层次、多阶段的健康管理和保险保障等复杂需求。

保险跨界升级融合带来的是更有温度的产品和服务,推动更多健康管理相关行业实现共赢,顺应民意需求,提升社会治理水平。结合行业特性,保险业未来更要充分发挥保险风险管理、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等功能,寻找和解决社会、经济、民生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和断点,做出保险业的贡献,凸显保险业的价值。

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新的发展路径是什么?以笔者之见,就是回归保险本源与本质,在新的背景下,与时俱进、兢兢业业地做好保险行业的“变”与“不变”。

“不变”的是从保险本质出发,以保险保障为主的负债端经营自身具有区别于其他金融行业的独特性。对于保障型的保险来说,从销售、风控、运营、服务主要价值链看,其链条长、点多面广,每个环节都需要纵深的专业技能,这就决定了要真正做好保障型的保险,专业精细和工匠精神是基本保证。

“变”的是资产端,包括具有明显波动特性的投资收益。伴随四十年改革开放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行业总资产规模接近27万亿元。但当下国际外围及疫情扰动不确定性加大,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减缓、经济复苏承压、资本市场乏力、利率呈现下行。如何在此复杂的大资管时代下做好保险资金的管理和融通,在确保资产端保值增值的同时服务社会经济,明确发展定位,是行业必须面临的挑战。未来,数字化和数智化也将作为一个变量为保险业转型插上翅膀。

转型中着力做好的工作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当下,保险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跟上国家的战略方向和产业格局变化,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为2025年实现金融结构更加优化,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保险机构体系添砖加瓦。下面,就从新的发展理念、格局、路径出发,简单谈一下保险业转型需要重点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是要把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格局、发展路径融入公司发展战略、经营规划和日常工作。企业经营的首要关键就是提高政治站位,充分理解当前的战略机遇内涵,梳理企业的长远和深层目标,结合企业自身禀赋和专长,厘清经营和发展逻辑,聚焦突出和痛点问题,从而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实战路径规划。在此基础上,围绕战略项目、专业条线、基础建设等模块形成有效落地的经营规划,一方面强化企业能力建设,不断沉淀自身软实力,另一方面强化组织力,通过可分解、可追踪、可量化的管理方式强化日常工作落地,在正确的逻辑、轨道上持之以恒地进行打磨,形成战略管理闭环。

二是在巩固好存量业务的同时,要突破红海寻找保险行业的增量市场。在传统产能见顶、创新产能未完全成形的严监管环境下,保险业作为一个与GDP发展密切正相关的行业,发展增速放缓的迹象暂难改观,市场竞争从早年的增量厮杀逐渐演化发展为当前的存量弈,行业也正处于治理旧顽疾、建立新模式的转型阵痛期。同样,伴随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高增速风口时代步入终结,行业顺风自然腾飞的年代告一段落,过往“先发展、后治理”的粗放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下的竞争环境,高质量发展才是存量竞争时代的破局方向。正因如此,保险业的发展要追随时代的风口,从为新能源、新基建、新技术提供服务中创造增量;从构建健康中国、服务医疗健康、提供养老生态中创造增量;从服务专精特新、扶持先进制造、支持中小企业中创造增量;从服务下沉市场、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中创造增量;从服务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摆脱“卡脖子”中创造增量。

三是要回归本源,尊重规律,从保险行业本身的价值链特点出发,深耕细作,精细管理。认认真真地构建专业体系,提升专业技能,提升服务水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保险经营者面对如此复杂且长的行业链条,需要持续沉淀核心能力,不断夯实基本功。在负债端,险企须紧密围绕保险保障及风险管理的主业经营和发展,要坚持走正道、做正事,不打政策擦边球,不做违背保险本质、规律和逻辑的尝试。险企要构筑经营的能力圈,打造内核的竞争力,逐一夯实经营链条上各环节的能力建设,主要包括销售、两核风控、运营服务和客户经营的能力。其中,围绕以客户为中心开展的专业能力建设最具生命力和持续力。当前,客户对保险的需求也正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转变。险企一方面需要在供给侧做出更多的努力,加速落实专业化、精细化、集约化的管理思路,细分客户,深挖需求,提供差异化、有针对性的多元化保险产品与服务,从而增加客户黏性、融入客户心智、提升客户体验;另一方面需要探索为客户提供理赔服务以外的专业性风控服务及延伸服务,凸显保险风控管理的价值及跨界服务的便捷,这样既能提升负债质量,也可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在资产端,应始终明确险资运用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支撑和巩固主业发展,而不是将其作为实现资产高速增值的助推器。因此,要敬畏资本市场,专业合规经营,依据宏观环境合理调整风险偏好,不盲目涉猎自身不熟悉的跨界领域,以稳健的投资理念确保资产端的经营有效支撑主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是要结合高质量转型和社会经济升级中产生的新需求,形成专业化、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新动力、新产品、新服务。伴随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科技持续创新而催生出的新兴市场、新兴领域和社会新需求,为行业带来了可供探索挖掘的新增长点和动力。例如,产险行业的新能源汽车保险、宠物保险等市场;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点区域政策形成的保险新契机;伴随社会人口老龄化升级和居民大量迁徙移居而受到国家重点关注的特定人群“老年人”“新市民”所对应的新产品、新服务需求,等等。险企要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适当规避“红海”的过度竞争,转而聚焦特定细分领域或特定客户群体进行深耕细作,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化能力建设,进而逐步形成自身经营特色的比较优势,搭建好业务的“护城河”,找到适合自身的差异化转型道路。

五是要做好数字化转型和建设,把经营装在系统里,装在数字里,让经营管理规范高效,风险控制更有抓手,客户体验方便快捷。在科技兴国、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已逐步融入险企的数字化经营当中。对于保险行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提高了保险产品设计、专业化运营的能力,可以高效地整合信息,有针对性地向客户提供售前咨询、理赔、风险管理等多样性服务。拥抱数字化转型,是行业实现精准营销、精细服务、精确定价和精心保障的手段,是推动行业真正走向“客户经营”的有力抓手。保险产品是基于大数法则而来,呈现“多人帮一人”的现象,即出险为小概率事件,大多数人无法感知保险。这直接导致险企存在感弱,客户与险企间长期处于低频互动,而数字化恰恰可以弥补保险基本原理在经营上的逻辑短板。通过有效的数字化手段和工具应用,行业可以实现驱动实时、全量保险数据的获取及运用,更好地洞察客户真实需求、量体裁衣、对应特定风险敞口设计对应产品。通过加强与客户间的常态互动和服务追踪,可以实现在“保前”和“保中”阶段参与到客户的风险教育和风控管理中,从而弥补传统保险保障功能的补偿滞后性。

六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符合新的发展理念、发展格局、发展路径所需的各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最活跃的要素,要加快保险行业的转型升级,就必须全面提高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升人力团队与行业转型的匹配度,人才培养模式也要跟着“转”。一方面,要把发展战略与人才资源联接在一起,聚焦行业转型和公司发展大方向,对人才团队进行更系统的布局和规划,探索建立核心关键人才体系化管理模式,为转型提供人才梯队的体系化能力支撑;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人力团队的建设和人才梯队的层次匹配,引入和培养专业胜任、能力到位、坚定执着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顺应趋势动态调整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培养体系、考核激励等机制,最大化发挥员工价值,为行业、企业转型发展赋能。

一个行业,只有当它秉承时代赋予的使命,勇担社会给予的责任时,才能更加凸显价值,受人尊重。一家险企只有从思想、认识、行动上认真做好上述“转型”工作,才能推动“转型”落地,顺应行业需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本文由悠然发布,不代表答财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zxwl56

微信咨询
九财网
返回顶部
X九财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zxwl66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