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险律师咨询(中小律所的“破”与“立”-专访北京京运律师事务所主任朱茂林)
导读:
认识朱律师的人,都会不知不觉被他身上展现的亲和力吸引。这位时常与农民工、尘肺病人、拆迁户打交道的资深律师,仿佛天然带有一种树洞般的气场,让当事人们愿意暂时放下委屈与焦躁,向他倾诉。
曾经的他,投身公益法律援助事业,因为协助妥善处理尘肺病人群体事件等公益行为而获称"社会好人",如今,朱茂林正走在创新与实践的路上,让一家崭新的律所焕发蓬勃生机。
以下是朱律师的自述。
本期嘉宾
朱茂林
北京京运律师事务所主任
"社会好人"
访 律:据了解您曾经做过大量公益法律服务,帮助农民工、尘肺病人等维护合法权益,还曾获得过"北京市社会好人"的称号,能谈谈当时的情况吗?
朱茂林:这是北京市社工委组织的一个表彰活动,他们每年都会在全市范围内评选一些具有公益情怀、为社会做贡献、实实在在帮助老百姓的人为"社会好人"。我获得这个奖项是基于我多年从事劳动争议方面的公益法律服务的经历。
劳动维权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原先一些农民工和困难职工走投无路的时候,会选择上访或者群访的方式去维权,但是这种方式除了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最后往往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而我们一直坚持依法维权,在我们做公益法律援助的过程中非常注意方式方法。
我们之前处理过北京郊区的一个群体性尘肺病案件,当时因为北京经济升级和环境整治的原因,一些小煤矿要全部关停,但他们中有不少在劳动保护方面的措施不够完善,导致经营过程中一些农民工患上了尘肺病,在面临关停情况时也没有经济能力去解决这些人的工伤待遇和遣散费的问题。当时直接来找我们的农民工有几百人,涉及案件的总人数则更多,他们的集体诉求是要解决他们的尘肺病和遣散待遇问题。在和企业交涉没有得到满意答复后,这些人准备去上访。
我们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做了大量的劝导工作,这些工人被我们的专业以及公信力所感染,最终听从了我们的意见,决定回到法律的轨道上来解决问题。我们随后启动了相关的法律程序,并同时申请组织协调政府各个部门多方参与。政府方面也积极推动,当时的人社部工伤保险司领导亲自带队来到我们办公室对这个案子进行调研。最后在各方努力下,这个案件得到了圆满地解决。
我们一直坚持用这种合法有效的方式来进行维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先后获得过"北京市法律援助先进个人"、"北京社会好人"、"北京市优秀律师"等荣誉称号,这也是社会各界对我们的一种认可。
访 律:当初您是怎么开始从事公益法律服务的?
朱茂林:我本科和研究生都学的法律,在研一的时候通过了司法考试。研二的时候,有一个做律师的师兄邀请我参加了一个劳动维权的公益项目。
2006年的时候,我国的劳动合同法还没有实施,劳动法律也不是很健全,农民工和困难职工的权利比现在容易受到侵犯,当时政府的法律援助仍在不断完善中,所以我们这个项目在启动时就受到了广泛关注。
我们当时有一个热线电话,也在相应的网站上通过论坛的方式给大家解答相关问题,每天都能接到大量咨询。
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接触了大量案件,我得到了很多锻炼,在实务经验、办案能力上有了很大提升,同时也通过这个工作帮助到了很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我感到十分有成就感。因此在2007年研究生毕业之后,我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成为公益律师团队中的一员,从此开启了我的律师职业生涯。
每个案件都是一场修行
访 律:公益法律服务无法给律师带来理想收益,是什么支撑您在这样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去做这样一件事情呢?
朱茂林:追求公平、捍卫正义是法律人的基本素养。工伤维权案件因为其自身的特殊性,比较"不讨喜"。首先,它需要确认劳动关系,处理的程序比较长,涉及到的法律问题也比较多;其次,劳动者的付费能力又相对较弱。所以一般的工伤案件很多商业律师是不愿意做的,但矛盾的是农民工对这一块的法律服务需求又切实存在。
因此我们当时成立的劳动法专业化的公益维权机构,既解决了工伤维权的专业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客户付不起律师费的难题,受到了广泛欢迎。
后来通过我们的努力,很多人获得了补偿,我们觉得感动的同时,也收获了很多成就感,也正是这样的责任感和成就感,支撑了我后来大概10多年坚持在做劳动维权这件事。
访 律:做了这么多年,有什么样的感悟?
朱茂林:这些年我们在给农民工、困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的过程中,对民生疾苦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每个案件的解决过程对我们来讲都是一场修行。这个过程虽然艰辛,但自己和团队的专业、人品、能力和办事方式能够获得人们的认可和信任,就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去年安徽有一个当事人慕名找到了我们,想让我们帮他处理一起征地拆迁的案子。其实当时征收方给他的补偿条件是不错的,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补偿方案里面所确定的补偿标准,但当事人不太满意,想着再争取一下,看能不能将补偿条件再提高一点。他对我们十分信任,所以当时直接带着律师费就过来了。
我们在看了这个案子的情况之后,客观理智地给当事人分析了走诉讼程序的风险,告诉他到时候可能连现在承诺给到的补偿都拿不到。他认为我们讲得非常到位和诚恳,于是听从了我们的建议,回去签署了补偿协议。后来这个当事人的邻居也遇到了一些补偿不合理的情况,当事人就把邻居介绍给了我们,让我们来帮助他们维权。
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的处事风格,也得到了当事人的广泛认可,我们现在有很多案件都是当事人转介绍过来的。
"不破不立"
访 律:您现在参与创建的京运律师事务所,是一家什么样的律所?
朱茂林:京运律师事务所是一家综合性律师事务所,拆迁业务是核心业务之一。不同于传统律所的提成制,京运所采用一体化的模式进行管理。
我们的一体化和正常商业公司的运作是一样的。一家商业公司的运作需要相应的部门分工,各部门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协作来完成整个事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样专业化程度会更高,效率也会更高。
我们有专门的营销团队负责获客,有专门的谈案团队负责签约,还有专门的办案团队负责办案,另外还有技术团队和职能支持部门,也都各司其职。从功能划分上来说,这和一个正常公司的分工基本上差不多,业内有一些律所其实已经按照这个模式走在了前面,他们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访 律:创新往往意味着风险,是什么让您们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一体化的尝试中来?
朱茂林:律师行业的二八定律非常普遍,我们能看到现在一些大型律所在不断扩张,追求规模化、平台化,之后在平台的基础上再去整合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相比之下,中小律所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抢占市场,生存空间就会被压低,如果还是按照原先单打独斗的模式去运营的话,可能很难产生突破。
那么中小律所又该选择什么样的生存之道呢?
我们认为法律市场足够大,容得下很多差异化的做法。对于我们而言,相比于在传统律所中做些细微的改革,远不如直接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按照新的理念和运营模式成立一个新的律师事务所对我们更有吸引力,正所谓"不破不立"。
访 律:听闻您们在所里做了很多创新,也在实践一些新的律所管理模式,能详细介绍一下都有哪些举措吗?
朱茂林:除了刚才讲到的分工合作,最让我感到兴奋的是我们做了一套区别于市场上其它已有系统的,操作流畅又十分有效的拆迁案件管理系统。
我们认为好的案件管理系统需要对某一类专业化的业务去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因为每个业务类型有着一些独有的特点,不能指望一个系统可以适应所有业务模式。
目前征收拆迁是我们律所的一个特色业务,也是我们现在最大的一块业务。它和传统的案件不一样,传统案件是线性的,比如别人欠我钱,我去打官司,可能就是一审、二审最多有个再审,再加强制执行,几个流程一条线就下去了。但是征拆案件不一样,它可能既要打这个违法点,又要打那个违法点,就会提起好多个案子,然后每个案子都是一个线性的一审二审。传统的管理模式可能就要建立很多任务,管理起来不是很方便。
但是我们这个系统,针对具体的某一个项目都会有一个任务树。我现在要打某一个点,就会在这个任务树上去加一个任务,在这个任务建成之后,后面需要做的工作在系统里面就自动生成了。我们的办案人员就按照这个程序往下走就可以。到某一步的时候,他所需要的文书模板,在这个任务点就已经自动在那里了,然后他就可以把这个模板下载下来,根据当事人具体的情况做调整。而且这个节点可能会涉及到的一些法律法规和相关案例,我们也都会匹配在上面。
这套系统也同时开放给当事人,对律师来说可以提醒我们不要错过诉讼时效或者开庭时间,对当事人来讲则可以随时去查看案件目前的状态,律师已经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需要做什么,这样也使我们的服务更加透明。
整体来看,老百姓对服务体验要求越来越高了,不仅仅看案件的结果,也要看律师在给他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的体验,因此我们这个系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京运律师事务所已经成立两年了。这两年间我们服务了几百个客户,即使在疫情期间,整体的业务规模也几乎没有受到影响,这就说明了我们的模式是可行的,我们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也衷心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小规模律师事务所都能找到符合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为市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法律服务,让当事人拥有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得到更好的法律服务。
看完朱茂林律师的故事
你有什么想说的
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吧
采访、撰文|艾琳
编辑|张宇铜
排版 | KK
本文由悠然发布,不代表答财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