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能按揭吗 (最惨买房人有多惨?一次连踩5个大坑,社会对盲目自信者太残忍)
2021年底,一个“最惨”买房人的故事狠狠刷了一波眼球。网上尽是极尽惊悚的标题,付了几百万后,不但房没了,还要倒赔497.32万,这完全超出了普通人的认知!对这有钱人的不幸遭遇,义愤填膺的表面下,有几许幸灾乐祸不得而知,但大多数人是在懵懂中起哄是肯定的。
单凭一则新闻,网上键盘侠已经扭曲出了各种千奇百怪的版本,那真实的“惨状”到底如何?
付了钱拿不到房还要倒赔,落到这步田地当事人又做错了什么?
而最重要的是:我们普通人可以从中得到什么警示?这才是本文要达到的目的。
要判断是非,必须得先识真伪,现在的自媒体世界,不让子弹先飞一会儿,你十有八九得被人耍!根据法院的判决书,我来给你们捋一捋,不敢说百分百还原真相,但大体能揭露真实的心路历程:
伍姓“豪姐”2020年5月17日通过中介,和卖方签了协议买一套上海市黄浦区的商铺,面积180.09平方。伍豪姐先豪掷了100万定金和400万购房款,诚意满满。
2020年5月30号,也就是付了定金之后俩礼拜,双方又签了补充协议,约定了三件事:
1.商定好了商铺总价1,550万,单价86068元/平方;
2.卖家提前交房(伍姐提前进去装修);
3.2020年6月30号前,伍姐得付清745万首付,眼下还差了245万。
截至目前,一切圆满。其中两个细节大家要注意:一个是这位伍姐确实够豪,总价没商定百万定金就甩下去了;其次,这位伍姐够心急,钱没筹定,就急着收房敲墙重新装修了。房东估计也是被这种豪气和诚意给震住了,虽然差了大头,但爽快地交了钥匙。
这些细节,为后续的“惨剧”奠定了基础。因为接下来,幺蛾子开始陆续出现。
2020年6月30号到了,可伍姐没能付清余款。 原房东的房子已经易手,这会儿心里得咯噔一下,立马要说法,双方办事效率也很高,在7月2号又签了补充协议,这次又约定了三件事:
1、因为买方伍姐已经逾期付款245万,所以从欠款的7月1号开始要付滞纳金了(每日万分之2.73),这个滞纳金说实话比例不算高,可基数不低,这样下来一天得668.75块钱。
2、2020年7月31号前得把欠款连本带利付清。
3、如果真的到点付不清首付,卖房合同自动解除(房子收回);伍姐偿付违约金(合同总价20%,金额是1550×0.2=310万);还要赔偿卖方房屋装修损失180万,(伍姐此时肯定已经把房子敲的面目全非了)。
从这次补充协议看,卖家显然已经提高了违约门槛,而买家伍姐依然毫不露怯,尽管此时从法律角度而言已经是在财房两空的边缘了。只能说明伍姐底(wu)气(zhi)十(wu)足(wei)。
不过事实证明,伍姐确实没忽悠,没几天7月13号就把245万连本带利付清了。还有一半745万尾款,要在8月30号过户前全部付清。
然后……还真有然后,8月份伍姐没能付款,卖家等到9月15号发了催告函,通知三天内付不清余款就解约索赔;
等到9月30号没结果,卖家发了通告正式解约,要求伍姐搬离房屋,赔偿合同总额20%违约金以及180万装修款。
而伍姐未能付款的原因是:向银行申请的贷款未能按预期审批发放。
这笔贷款直到10月29号终于被放下来了,照理说拖得并不久,伍姐兴冲冲找到卖家, 把支票扔到了对方脸上,可对方默默地拾起来,轻轻地告诉她:“房子不卖了”!同时还递过来了法院的诉状,要她退房赔钱。
这个案子一直到2021年的6月25号一审判决才下来,上海黄浦区人民法院判伍姐退还房屋,同时赔偿违约金310万,装修损失180万,还得承担诉讼费4.6万。
一审下来后双方都提出上诉,(你看卖方还对结果并不满意,因为你伍姐还占用了我一年多的房子那!)结果直到2021年12月21日1日,由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伍姐还得承担诉讼费2.72万。
加起来里外里,就是伍姐付了首付,不但没拿到房,还要赔偿将近500万的完整过程,不过付了的首付当然是要被退回的。
事至如今,只能说卖家充分利用了法律规则,手狠了点儿,人情凉薄了点。而法院的判决,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白纸黑字铁板钉钉,而且估计卖家还有商铺被占用一年以及违约利息的诉求,应该都被法院否了,法官能做到的也就这一步了。
事情搞清楚了,可你知道这位豪横的伍姐,最后血本无归的原因是什么吗?其实,她是连踩了5个大坑!
一般人接触房地产也就两种模式,商铺和住宅。相比住宅,商铺就是种典型的投资品。十年前曾有句忽悠叫“一铺养三代”,意思是买了间商铺,三代人都跟着吃香喝辣,这个口号不知在什么时候悄悄的变成了“”三代养一铺”,意思是三代人一块儿努力还商铺的按揭。
那商铺的投资回报哪去了?对不起,全国范围内商业地产平均投资回报率不超过3%,这并不是说每间商铺都只有3%,还有大量的商铺处于空关与歇业状态,旱的旱死,涝的涝死。实体商业的现状大家心里都清楚。
这间商铺总价1,550万,按照按揭1,000万算,年贷款利息就是60万,折合投资收益率是3.8%,还有装修、用工、运维成本……不知这180平方的店铺做什么宝藏生意能保本盈利?从投资角度而言,本身就是件高风险的事。
就这件事情而言,商铺单价高达8万以上,地处黄浦区,其含金量可能在全国范围之内都是顶尖之列,这才引得伍姐如飞蛾投火!可正由于商业地产的这种高风险、高流动状态,各金融机构对其都是一种高度谨慎退、避三舍的态度,普通商铺按揭相比住宅,审批难度要大得多。政策一旦收紧,更是首当其冲,这可能是风险隐藏的首要原因。
2.按揭:
房住不炒已经喊了很多年了,从2019年开始,各银行都针对房地产的放款规模与比例在逐步收紧。到2020年底,为了规范各银行收放贷的无序状态,央行出台了商业银行针对房地产领域房贷比例的要求。
为了减少坏账,各银行基本上每月、每季都要自检自核一下,也就是3月6月9月12月底,是各银行算账的日子,钱能多留点就多留点,款能少放点就少放点。我们再看看伍姐付款的时间点,第1笔245万6月底逾期付不出来,到7月初就还上了;第2笔745万8月9月都付不出来,10月份就凑出来了。也没有这么巧的事吧?
有一种可能就是,放款银行在季度末进行额度清算,贷款能拖就拖,不要占用本季额度。伍姐显然没有这种概念,而银行工作人员也绝不会把这种内部信息向你透露,丧失自己的主动权。
更何况,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针对房地产的贷款额度本身就在收紧,审批收紧、审而不批,批而不放的情况太多了。把身家性命维系在按揭贷款上,本身就是铤而走险。
3.合同:
而反观买房的伍大姐却脸大心大,从内容看什么合同都敢签,签了之后估计合同条款自己都没当回事,感觉拿了房才最牛*,这是比较典型的自负法盲表现。
双方真不是一个量级的玩家。
4.中介
从情况通报中可知,买卖双方是通过中介联系上的,前期协议也是中介促成签订,在初期起到了比较关键的作用。
不过中介要拿到服务费,也不是介绍见个面就收钱那么容易,至少得跟踪完成基本交易。所以交易双方的基本情况交底、合同基础条款、纠纷争议协调也是其责任。本事件中,固然有伍女士托大拉胯的根本原因,但中介在拉纤成功后就此消失,似乎也有些角色缺位。
5.态度
凭心而论,这个结果确实于法有据,于情狠辣。人家晚付了一个月的钱,你就算把滞纳金照死了收,也比收房索赔让对方血亏要人性化多了。
但是以一般惯例,如果在逾期违约期间,对卖方步步紧逼的追索,伍女士能从对方立场考虑化解焦虑,积极沟通,诚意协商,应该不至于最后诉讼相见;即便打了官司也可以佐证自己的交易诚意,不至于鸡飞蛋打,直接解约。
事也说清楚了,坑也刨明白了,那最后敲黑板总结时间到了,这里支几个实招,防止交易之中掉坑:
1.商铺投资要慎之又慎。商铺作为一种投资品,和住宅还不太一样。前几十年里,住宅可以年年涨,而商铺在最近10年基本没有升值。
知道商铺为什么不升值吗?那是因为国家对于商铺的交易按正常房地产政策征税,印花税、契税……最要命的是增值税(土地、个人),最高可以收到55.6%,也就是说升值部分理论上一多半要交税。而住宅你去看,所有的契税,不是免就是减。所以一直说房住不炒我一直呵呵,你只要按商铺政策执行税率,你看房价崩不崩,啥废话都不用说。
这样商铺的回报只能靠收租或自营了,这几年实体商业的经营被电商打成了什么样?所以商铺投资的价值空间,对普通人来说其实早已被封印了。除非有拿手绝活,否则不要轻易考虑。
2.交易中对各种要签字的文件,高度极度重视。现在是法制社会,任何争议最终都要依法行事、依法判决。而行事判决最重要的依据就是白纸黑字! “一言九鼎、一个唾沫一个钉”……这种诚信精神值得弘扬,但口头的东西在法庭上可能毛用没有。
3.对买房按揭的迟滞要有充分心理准备和余量。
以我的经验,除非是分行一把手行长,否则下面的支行长有时对一笔大额贷款的审批与放款,都不一定说话算话。所以当涉及身家性命时,把命悬于银行贷款无异于刀口舔血。
4.当形势对自己不利时,勇于、善于沟通与调解。
即便你欠了银行的贷款逾期,只要勇于面对,表达出积极解决问题的诚意,一般银行不会直接做成坏账或诉诸法庭,甚至在额度内直接减免都有先例。所以当问题出现时,态度是非常关键的。
就这个案例而言,仅仅只逾期了一个多月,就要面临这么惨重的代价,肯定存在买方对后果估计不足,而未能积极作为的因素。但凡好好协商,态度诚恳一些,哪怕多付点逾期利息相信也不至于走到解约的程度。
本文由硕硕发布,不代表答财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