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用小银行 (为什么说“互联网小贷”是优质银行信用贷款的“克星”?)
据我所知,不少贷款从业者对互联网小贷,虽说不上恨之入骨,也算得上厌恶至极了。
两方面原因:
首先,毋庸置疑,确实被大量的互联网小贷平台抢了客户资源;
另一方面,互联网小贷因为属性和定位问题,通常会对借贷人的贷款资质造成多方面隐性损害,进而导致整个行业客户资源损失。
更直白一点儿说,就是原本能从银行申请贷款的人,一旦因为各种原因开始使用互联网金融小贷,贷款资质在大概率上就会急转直下,很难再通过银行贷款通道申请到优质的、低息的、长期的贷款产品。
我为什么会有这个观点呢?
下面,我从三个比较容易理解的方面进行说明,大家就明白了。
互联网贷款
互联网小贷的平台常见的获客手段有:互联网媒体广告、线下广告、老客户分享、兼职推广等。
而这些获客手段,很难与贷款申请人建立较强的粘性。
可他们不知道,每次测试都会在人行征信报告或者网贷大数据上留下“贷款审批”的机构查询记录。
而银行贷款对于机构查询次数要求极为严格,普遍要求贷款申请人的当月机构查询次数不能高于5次,更严苛的甚至要求不能超过2次。
互联网小贷相较于银行信用贷款,往往利息更高,期限更短,额度更低。
常见的互联网小贷平台,大多最长贷款期限为12期。
先不考虑贷款笔数,假如通过互联网小贷平台申请到了10万元贷款,那么我们每个月的月供本金就需要8333.33元,如果再加上年化15%以上的利息,那么月供就在10000.00元左右。
按照这个推算,互联网小贷平台的借贷人还贷压力可见一斑。
我接触过的案例之中,至少有80%的朋友都是因为短期内还款压力过大开始以贷养贷的。
一旦进入以贷养贷的恶性循环之中,别说银行贷款了,互联网小贷平台都不会再搭理你。
商业互联网新媒体关键词:负债企业个人证券公司
即使贷款申请人还没有开始以贷养贷,但银行风控不会这么认为。
为了有效控制贷款资金风险,他们只会通过你的信用记录呈现的数据去判断。
银行贷款风控判断借贷人贷款资质的逻辑非常简单,一是收入,二是还款能力。
上文已经说了,互联网小贷会让借贷人短期内的还款压力过大,换句话说就是直接拉升了借贷人短期内的负债率,负债率过高,短期还款能力肯定较差,这是一目了然的事情。
与“机构查询次数”判断同样的逻辑,在还的互联网小贷笔数多,直接反映出了借贷人短期内经济情况较差。
那么,银行自然会大概率拒贷了。
在视觉屏幕上用黑色标记书写糟糕信用的女性手
这就是为什么大多贷款从业者会将“互联网小贷”称之为“银行信用贷款克星”的主要原因。
所以,不少贷款从业者坚定地认为,只要贷款申请人开始申请互联网小贷,他们在一定期限内的贷款资质只会一天不如一天,大概率会发生以贷养贷的局面,甚至有可能还会逾期。
站在正规贷款从业者的角度上,你会对“一帮既抢饭吃又砸锅砸碗的家伙”有好感吗?
本文由硕硕发布,不代表答财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