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金融贷款买房 (“停贷潮”之下,社会学家指出住房贷款的金融化与道德化双重逻辑)
中国烂尾楼断供潮持续扩大。网络流传的业主声明统计,有超过150个楼盘的业主表示不再偿还房贷,波及20多个城市。
面对烂尾风险,业主不情愿将自己的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投入“打水漂。”,觉得这实在是一笔“不划算的”的帐,哪怕要面临银行惩罚的信用风险。
但是,当我们想到“房子”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又何止是算帐的问题,何止是金钱的问题。确实,住房已经金融化,但对于一个普通中国人来说,哪套房子不是融入了两三代人的心血、父母的关心、夫妻的承诺和自己的未来?
买房,不止是商品问题,也是家庭问题。
买房,不止要去银行贷款,也要和父母家人沟通获得支持。
住房贷款,不止金融化了,也道德化了。
住房贷款,不止是经济所有权问题,也是道德共同体问题。
不理解住房金融化中的道德意义,就难以理解停贷潮下的凝聚力。这也是我们需要从社会学,而不止是经济学角度思考“停贷潮”的意义。
简单地讲,住房贷款具有双面性:金融与道德。
– 1– 转向捷克经验:与中国类似的住房观
虽然关于中国的住房贷款的社会学研究还很少,但同样处在转型阶段、有类似的制度背景历史的东欧国家捷克,却也有类似的金融化 道德化的住房贷款问题。捷克社会学家Tomášc Samec就发表了多篇论文,研究该国年轻人及其家庭如何理解与看待住房贷款。
理解住房贷款的金融化与道德化的双重意义,可以看看如今的捷克人与中国人有类似的住房观,包括以下几点:
1. 同样的制度转型问题:作为共产主义阵营国家,捷克也在1990年代经历了“房改”,开始做发展住房私有化市场,减少公家的房屋供给;同时,捷克也在21世纪初发展了住房抵押贷款市场。
2. 同样的文化偏好:捷克人也认为买房比租房好,早晚都要买房才行。
3. 同样的人生预期:捷克的年轻人认为成为房主是自己成熟的标志,是和组建家庭、有稳定的伴侣密不可分。
4. 同样依赖家庭两代投资 住房贷款买房:捷克的年轻人同样没有多少可支配的金融资产,这使得他/她们一方面依赖银行的贷款抵押系统,一方面依赖家庭的支持。
究竟捷克的经验,会给我们理解住房贷款的意义,有什么样的启发呢?
– 2– 住房贷款对人的“半金融化”
一提到贷款,人家就会联系到金融化浪潮下,人们都变成了“金融主体”。人们对于金融主体的想象是:冒险、投机、营利或者透支未来。但是,这种金融主体的想象,更适合描述金融专业部门人员,而非家庭住房贷款的普通人。
捷克社会学家Tomáš Samec建议以“半金融主体”形容这些贷款买房的家庭成员。一方面,他/她们对于自己的贷款金融化想象,是负面的——不管是父母还是自己,都认为贷款是不安和焦虑的,是“负担”,仿佛有“鞭子”在鞭策自己。
实际上,我们对西方国家的想象并不完全对。总是租房就行、不用买房。但是将租房=浪费钱,买房=不浪费钱的逻辑,却也一直存在。捷克社会学家Tomáš Samec就综述指出,在丹麦、英国等欧洲国家,都会将租房视为 “缺乏自主权和责任感”的体现,将租金付出视为“死钱”、“支付别人的抵押贷款”的行为。
因此,住房贷款下的金融化逻辑,没有金融从业者那些利润计算,而是“租房=浪费钱;买房=不浪费钱”的计算公式。虽然这样的公式有金融化主体的色彩,但却远远不是金融从业者那种冒险收益逻辑。
– 3– 住房贷款的道德逻辑:财务自律与家庭礼物
捷克的住房贷款承担者,也往往非常清楚按揭利率水平、月供计算,每月有所负担,从而对自己的每月收支进行更为精确的计算。但是,我们不能由此就认为表面上是计算,承贷人就只是理性人、经济人。
反过来,捷克社会学家Tomáš Samec建议我们思考究竟这些承贷人是怎么想的:事实上,他/她们会把还贷的财务纪律加以道德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由于这样的每月计算着生活,让自己更加确认自己是同辈里的更能在经济上自律的人。另一方面,算着钱过日子还贷,强化了自己对风险的厌恶,确保每个月都能还得上,因而也会让还贷人觉得自己对这个家庭更有确定感和自主权。
除了个人财务的自律道德,还贷的家庭的礼物逻辑也十分明显。
捷克父母普遍认为,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成家立业就意味着要成为房主,所以他/她们虽然觉得住房贷款令人不快,但也是必要的,甚至比他/她们的孩子更多地认为房屋所有权来是独立与成熟的象征。
因此,在受访的这些捷克家庭,父母虽然比孩子较少谈到经济计算,比如月供多少、利率多少,但是他/她们却往往帮助孩子出首付或者付一定的贷款。
捷克社会学家Tomáš Samec建议,我们不要只把住房贷款只理解成贷款,而是要理解成“债务/礼物混合体”。所谓的礼物,意味着父母对子女的支持,不是商品投资的长期或短期收益逻辑,而是道德承诺与情感互惠的逻辑。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
首先,父母的财务支持作为“礼物”,是帮忙子女排除更糟糕的金融风险。父母会觉得,抵押贷款或者买房的高成本负担,终究会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所以希望以大家庭的努力化解,让子女只承担较轻的金融风险。
其次,确实和中国一样,在捷克的亲子关系中也存在长期互惠关系。这种财务转移支持,也是加强亲子关系的方式,暗示着子女未来要以照顾父母的形式回报。由此,从父母的角度来说,通过代际财产转让和抵押贷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买房是父母及其购房者子女的“最佳投资组合”。
最后,购房时的代际财务转让,也具有财务继承的提前性。由于年轻家庭的住房负担能力较低,而房屋或公寓的物质性和象征性力量又强,所以父母支持子女购房和还贷,意味着安全与体面这些意义也铭刻在孩子的记忆中。比较来看,一辆汽车或旅行也可以由父母资助,但是远没有在住房债务方面的支持能够体现自己作为“好父母”的角色。
本文由硕硕发布,不代表答财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