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消费贷款 (信贷投放既重当下又谋长远,存款成本是生命线)
8月26日,中信银行召开中期业绩发布会。半年报显示,中信银行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83.94亿元,同比增长2.65%;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25.24亿元,同比增长12.03%。 截至报告期末,不良贷款余额655.2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9.39亿元,下降2.87%;不良贷款率1.31%,比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信贷投放、房地产业务、净息差、中信金控的情况如何?面对疲软的信贷需求,下一步将如何发力?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副行长兼财务总监王康、副行长兼风险总监胡罡等高管对半年报做了详细解读,并对上述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复。
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既重当下又谋长远
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贷款总额50112.4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52.75亿元。从结构看,公司贷款(不含票据贴现)余额24,627.7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65.98亿元,增长5.42%;个人贷款余额20,941.9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3.72亿元,增长1.97%;票据贴现余额4,542.7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6.95亿元,下降2.51%。
对公贷款加大了对制造业、绿色领域、普惠领域、战略新兴行业的贷款力度。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5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绿色信贷余额2812亿,比上年末增长41%;普惠贷款余额4141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66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
“个贷方面确实受宏观环境影响消费需求不振。”数据显示,信用卡贷款余额 5,170.63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106.79 亿元。相比于去年末,按揭贷款增加了约100亿,经营贷增加了约400亿左右。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当下信贷需求,王康坦言,“当前信贷需求比较疲软,这是一个客观限制,也在预期以内。从2月份开始,经济下行的压力一直持续,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加上外部一些因素的干扰,以及国内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信贷需求比较疲软,这既是中信银行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
对于下半年的信贷计划,王康表示,“将全力以赴地加大信贷服务,克服一切困难,这既是央企的责任担当,也是进一步优化结构的选择。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把轻资本战略和三个核心能力建设结合起来,既重当下也谋长远。”
房地产业务的六大特点
据中信银行半年报披露,截至报告期末,集团实有及或有信贷、自营债券投资、自营非标投资等承担信用风险的对公房地产融资余额 3987.01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9.88 亿 元。其中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 2,916.08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68.07 亿元,占本集 团公司贷款的 11.84%,较上年末下降 0.35 个百分点。
胡罡表示,“对公房地产余额增加约68亿元,这主要是落实国家房地产的支持政策,我们重点支持保障房的建设整体情况,”此外,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余额 539.08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12.43 亿元。集团对房地产企业客户分类施策,加大风险 化解处置力度,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房地产不良贷款率 2.89%,较上年末下降 0.74 个百分点。
据胡罡介绍,中信银行房地产业务有六个特点:一是对房地产企业的授信实行名单制管理。只有总行有权准入,主要对开发经验比较丰富,财务比较稳健,项目布局比较合理的大型优质房地产企业开展活动。二是担保情况方面。98.4%的房地产业务是有抵押;信用贷款只有1.6%,主要面向头部企业,资产质量比较稳定。三是房地产业务区域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占总房地产业务余额90%,其中一线城市占比达50%以上。四是货值覆盖比较高,抵押货值和贷款比是2:1。五是拨备充足,中信银行房地产的拨备覆盖率是对公贷款的2.2倍。六是对重点客户的管理,采取一户一策分类管理,争取实现多方共赢。
中信银行在年报中提到,本集团严格落实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要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区分房地产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保障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稳民生”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谈及未来对房地产的措施,胡罡表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现有的存量在风险方面加强维护管理,以及上下游企业的次生风险。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存量客户实行差异化政策:对于保交楼这类项目,仍以稳民生为先,最大限度用好项目资金,及时回应各方的关系;对增量项目,注重选择好客户、好地区重点布局,重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此外,中信银行将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的并购贷款业务,支持优质企业来兼顾收购重点房企的项目。”
贷款竞争一度比存款更激烈,存款成本是生命线
中信银行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集团净息差为1.99%,同比下降0.10个百分点;净利差为1.94%,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本集团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16%, 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付息负债成本率为2.22%,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
“实际上,净息差的下行是今年整个银行业面临的普遍情况。”王康说,从去年年底开始,MLF和LPR连续下调,同时信贷需求不旺盛。因此,银行的贷款竞争一度比存款竞争更惨烈。大家普遍降低贷款的定价去进行信贷投放,而存款成本又相对刚性,尤其是1~5月份存款成本易上难下,上半年存款成本普遍偏高。
他进一步介绍,中信银行一方面响应政策号召,让利实体经济,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纾困解难,同时对优质客户下调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始终坚持量价平衡的原则。在负债端,牢牢守住存款的成本。中信银行上半年贷款定价4.88%,同比下降了17个基点,与市场同业基本保持一致。其中,对公贷款下降14个基点;个人贷款下降1个基点;票据贴现因为市场利率下的更多,同比降了46个基点。
王康说,“我们上半年存款成本是2.04%,同比提高了5个基点,但比去年全年提高了2个基点。与同业相比是提高2个基点,实际上是跑赢了市场3个基点。也就是说,比市场少上升了3个基点。也是这个原因使得我们净息差今年上半年表现还是不错的。”
“下半年稳息差压力确实很大,但是我们有信心稳住下降趋势,跑赢市场。”
王康表示,下半年管理层仍然把稳息差作为经营的一个主题,特别是严控存款成本方面。实际上,存款成本就是生命线。一方面对高成本资金采取限额管理,严格审批。另一方面,分行管理一行一策,加强考核。他强调,虽然稳息差很重要,但对银行的管理不是唯息差、唯定价。存款坚持量价平衡,贷款坚持量、价、质的平衡。
中信金控获批成立的“三个有利于”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是中信金控成立元年。7月15日,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中信大厦举行成立大会,中信金控正式揭牌。方合英认为,“中信金控的成立有‘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二是有利于提升统一客户服务能力;三是有利于提升全面风险防控能力。”
他解释说,中信金控成立之后,中信进入了组织体系支撑机制进行保障的新阶段。各子公司共同参与的财富管理委员会得以成立,分管投行业务零售体系建设和资产配置的支委员会也建立起来。在共同规则和沟通机制下,委员们群策群力,共同研判机遇、制定方案、部署营销。通过融融协同和产融协同,在各个领域实现强化联动、协同突破,不断完善协同生态。
在方合英看来,新零售的核心要义在于优化客户体验,中信金控通过优化经营体系、整合渠道和场景来打造闭环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此外,现在金控正在从组织、政策、流程、技术、文化五个维度的统一,打造中信金控的风险体系,这有利于我们更大范围内、更早的时间捕捉一些风险的信息点,也有利于协同处置风险。
中信银行表示,下一步将在中信集团战略引领下,按照“机制市场化、协同生态化、资源集约化、管理数字化、视野国际化”的要求,提升统一客户服务、深度业务协同、全面风险防控及先进金融科技的能力和水平,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环价值链,更加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本文由硕硕发布,不代表答财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