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 > 基金

贷后管理例会汇报材料 (关于贷后管理的几点思考——强化贷后管理的几个着力点)

导 言

《价值银行》朱小黄 著中信出版集团(本文写于2009年12月)

强化贷后管理的几个着力点

如何有针对性地强化贷后管理,补齐短板,需要从管理体制改革入手,在制度、流程、技术工具等方面进行优化。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总行已经决定,从2009年底开始到2010年,花一年左右的时间在全行开展“加强院后管理,促进结构调整”为主题的管理年活动,具体方案近期将会出台。当务之急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下决心推进贷后管理职责分离

在大中型客户信贷业务领域,要从原先的客户经理中细分出市场经理和客户经理,实现岗位分离和工作流程区分。市场经理专注于新客户的信贷业务市场营销,客户经理则专注于存量客户的关系维护,贷后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职责。这种分离不是简单地找一拨人把贷后的案头工作管起来,更不是搞“人盯人”,而是基于流程和操作的岗位划分来实现有效制衡,基于集约化、专业化的管理来实现效益最大化。

实现岗位分离后的客户经理,是名副其实的客户关系管理专职人员,专注于以客户为中心开展综合化的管理和服务,维护和深化银企关系。当然,由于现阶段贷款仍是银行的主要资产,贷后管理还是客户经理的工作重点。客户经理要通过对存量客户的持续跟踪,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开展风险监测预警,完善应对方案,及时主张权利,做好收贷收息以及档案管理等工作。

市场经理营销来客户,评级、授信及贷款支用审批完成后,后续工作统一移交给客户经理。不能认为哪个客户经理或者哪个部门抓来的客户就是谁的客户,要打破过去的旧观念。市场经理摆脱了贷后管理日常事务,可以把精力放在新客户的信贷营销上,因此虽然从表面上看市场营销人员数量有所减少,但是经过专业化分工,用于市场营销的时间和工作效率将会明显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小企业信贷业务、个贷业务,贷后管理职责分离主要通过小企业中心、小企业信贷工厂、个贷中心的专业化、流程化管理,与网点和前台营销相对分离的模式来实现,近年来通过流程再造(包括与美国银行的战略合作项目),目前流程架构基本可以满足要求,因此下一步贷后管理职责分离的重点是针对大中型客户。

完善信贷退出机制

在贷后岗位分离、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要尽快做实信贷退出机制。需要明确的是,实施信贷退出的主要对象不是不良贷款户,而是那些眼前还没有出现问题,还能还本付息,但是预判前景不乐观的客户。从过去很多案例来看,真正等到贷款进入不良以后再着手处理往往为时已晚,想整体退也退不出来,而不良资产的处置回收,往往会带来损失。

当前,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重点从“保增长”逐渐转向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产业振兴规划实施细则陆续出台,治理产能过剩、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步伐加快。在这个大背景下,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从那些前景不看好的领域主动退出,将成为下一步全行信贷结构调整的重点。建立主动的退出机制,不仅有助于事前防控风险,也有助于腾出信贷规模,运用到更具价值创造力的领域。

依托预警客户跟踪系统,实现问题客户常态化管理

对公预警客户跟踪管理系统(CEWM系统)是我行自主开发的贷后管理基础平台。基于这个平台总行制定下发了配套的操作规程,提供了一套贷后风险管理的流程和工具,明确了风险信号的发现、决策、行动等贷后管理机制。对公预警客户跟踪管理系统在全行上线以来,运行效果良好,促进了贷后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水平的提升。但是,在日常监测中也发现一些分支机构没有充分把系统运用起来,该进入跟踪管理系统的客户没有及时纳入,该录入的信息没有完整录入等。这其中既有认识问题,也有人手紧张等客观原因。

在系统运用方面,当然也需要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从2010年开始总行将加强对贷后管理的考核,并将其纳入KPI指标。在贷后管理的分项指标中,按照规定应该进入对公预警客户跟踪管理系统但是没有进入的,将直接影响该项考核得分。希望借助考核,能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梳理流程,落实贷后管理各环节“规定动作”

根据客户经理新的职能定位,需要系统梳理贷后管理流程,清晰界定岗位职责以及各流程环节的“规定动作”,细化贷后风险监测、信贷资产检查、押品管理(包括审查、评估、登记、监控、处置等)、客户维护和服务、本息回收、档案管理等各环节操作要求。同时,进一步完善贷后风险经理平行作业操作规程,健全与客户经理协同互补、制衡约束的作业机制。

贷后关键风险点的排查和管控也是贷后管理的重要辅助工具。各级机构应认真做好贷后操作风险自评估,并在管理中运用好自评估结果,针对本辖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分布特征,确定贷后关键风险点控制要求和针对性措施,重点加强对风险高发部位持续有效的监督、整改和问责,确保各项“规定动作”要求的落实。

资产保全工作向两头延伸

资产保全工作不是仅限于不良资产,管理外延应逐渐扩展到各类问题贷款。要充分发挥资产保全部门的专业特长和专家资源优势,逐步实现向两头延伸。

上面谈到的贷后管理职责分离模式,与国外银行的做法有所不同,主要原因是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路径与国外情况不一样,因此不能简单照搬国外银行做法。在实践中要做好前述管理机制、流程、制度的转换,还有很多具体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加快实现大中型客户经营重心上移。这是现代银行信贷管理的大趋势,也是实现贷后管理职责分离和资源整合的基本条件。低层级、分散化的传统公司业务运营模式,既不利于市场营销,也不利于集约化、专业化的贷后管理,更谈不上对客户的综合化服务。因此,在这方面进展落后的分行还需要加快步伐,否则可能难以适应新的贷后管理模式的要求。

厘清职责边界。前面谈到,市场经理专注于新客户的信贷业务营销,贷款发放后则移交客户经理统一管理;客户经理专注于存量客户的关系维护,同时也要承担交叉营销的职责。这是总的职责划分原则。但是具体到实际业务中,还有很多操作层面的问题需要做出清晰界定,避免推诿或越界。例如,对于存量客户授信额度范围内的业务,由客户经理负责;但是对于存量客户新的授信需求,则需要由市场经理做出贷款评价,以体现岗位制衡。还有一些贷款持续性条件的落实可能跨越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也都需要在严格岗位分工和制衡的基础上,根据便于管理的原则合理界定职责边界,确保信贷流程各环节的无缝衔接。

合理确定考核标准,优化资源配置。市场经理主要职责是发展新客户、营销新贷款,因此业绩考核主要以营销成果、新增贷款等指标为主;客户经理的职责是存量客户维护和新需求的挖掘,因此业绩考核主要以存量贷款质量、客户综合贡献等指标为主。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应尽可能将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员工放到市场经理的岗位上,将那些精通财务、有较好分析能力和管理经验的员工放到客户经理的岗位上。在财务资源配置方面,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职责,对市场部门(市场经理)的弹性空间要大一些,对客户关系管理部门(客户经理)的弹性空间相应可以小一些。

可能出现的一些认识偏差。一是贷款管理职责分离的目的,是从流程上实质性地解决有效制约和资源整合的问题,而不是搞形式上的分离,更不能搞“人盯人”,在现有流程上再加一把锁。二是贷后管理职责分离的重点是在经营操作层面,而不是像一些同志理解的在管理层面(因此主体不在总行和一级分行的管理部门),主要解决的是信贷经营流程中“贷管分离”的问题。三是总行明确贷后管理“规定动作”,同时也允许各分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流程安排以及机构、岗位设置方案,但是不宜违背总行确定的基本原则和整体框架。

贷后管理能力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中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未来。提高贷后管理水平与商业银行精益管理的方向是一致的,是信贷业务走向专业化、精益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将来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在新的竞争格局下,谁醒得快、抓得早,谁就能够赢得主动,赢得光明的未来。

本文由硕硕发布,不代表答财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zxwl56

微信咨询
九财网
返回顶部
X九财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zxwl66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