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商贷比银行利率高多少 (聊聊民营银行们的高息存款是否合理?它们的贷款算不算是次级贷?)
郑重声明:本文非广告,无任何利益关系、非投资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分享。
今天被一个群友吐槽了,大概的意思是:你是不是可以别整理银行存款产品了?老是发群里,如果监管在群里的话,产品会很快就没了。
现状确实是会有人多混杂的现状,无论是监管也好,还是某些银行也罢,确实都可能在群里。
对选择存款的储户来说,其实最根本的诉求是本金安全,其次才是更高的收益。
对监管来说,谋求的是金融环境的稳定、银行的稳定,某种意义上的也是确保储户本金的安全。
其实,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其实大家没有任何必要去排斥一些政策,也没有必要去抗拒监管的存在。
有人帮我看着我的钱,看着我存钱的银行,有什么不好的~
本期,用大白话聊聊高息、贷款的话题吧。
存款利率的高低问题,不止以前、现在,估计将来也会是必定存在的现象。
那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
在我们的认知中,我们需要清楚一点,存款产品的利率差异是一定会存在的。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的发展,会需要有中、小银行的存在(“高风险”业务)。
而这些中、小银行如果需要生存,在存款业务上,势必会需要与大银行进行差异化竞争。
存款业务差异化的方式,目前来看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利率。
所以无论是监管、自律也好,其实都是容许利率差异的存在的。但这个存款利率的提升是肯定需要有限制的,无限制的上浮,市场就乱了。
今年2月4日,监管召开加强存款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里提到的:存款基准利率作为整个利率体系的“压舱石”,要长期保留。同时还特地说了,中国央行指导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加强存款管理,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
那究竟怎么样的利率是合理的存款利率呢?
其实2020年4月的时候,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有一段关于CPI和存款利率的内容。
存款利率是利率体系里的压舱石,作为一个工具是可以使用的,但这个工具比较特殊,使用起来要考虑更多一点。比如,要考虑物价情况,当前CPI明显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另外要考虑经济增长还有内外平衡的因素。利率太低了,货币贬值压力也会加大。特别是,存款利率和老百姓关系更加直接,也要充分评估和考虑老百姓的感受。总的来说,(调整存款利率)作为工具是可以用的,但是用这个工具要进行更加充分的评估。
那这几个月CPI(去年同期=100)怎么样呢?(看上图)看到差异的部分没?这几个月,无论是同比还是环比,都已经出现负增长了。
再看2020年全年,CPI全年涨幅是2.5%,涨幅是比去年回落了0.4%。但是仔细看就发现,食品涨幅是食品价格上涨10.6%,非食品价格只上涨0.4%。
看了下几个全国性的大行,官网能查到的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差不多在2.2%左右。
对照CPI涨幅来看利率的话,我们先以基准1年期存款利率1.75%来看,如果要达到2.5%,则需上浮42.8%。按目前上浮50%的上限来看,则1年期存款率,最高会在2.625%(你能接受吗?)。
乍看之下是差别不大,但是对很多普通百姓来说,食品价格才是最关键的。但是很可惜,它的涨幅达是10.6%,银行存款肯定是到不了的,而且大部分人理财更是做不到的。这个是不是一个“让人伤心的点”。
*以上内容只是找了一个角度去看利率,不必过于较真。
之前我们也聊过利率倒挂的现状。它指的是大银行信贷产品的贷款利率,会低于某些中小银行存款产品的存款利率。当然,这个现象的出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存在必定是有原因的,所以关键还是现象的背后。
从信贷业务的角度上来,首先大银行有着极低成本的存款。其次认可自己的信贷模型(低风险偏好),且有大量的历史数据可以支持它以较低的利差(存款、贷款的差额)去开展一些信贷业务(某些大行的信用贷、抵押贷5年期都可以做到4%左右)。
所以造成了一个现象,大银行的信贷业务,成本低、客户好、存款利率低(信用业务除外)。更令人发指的是,身为规模最大的宇宙行在它的信用卡业务上,还玩出了与其他银行不一样的利率差异(虽然它没有宣传,有兴趣的,可以自行去挖掘)。
那中小银行的存款、信贷业务呢?我以大家熟悉的几个银行来举例说吧。
比如网商银行的网商贷,贷款利率在9%-18%之间。存款方面,它的3年期大额存单在3.85%,利差至少在5%-15%之间。
再比如微众银行的贷款产品(周转金、we2000、微粒贷等),贷款利率在7.6%-18%不等。存款方面,它的5年期大额存在4.2%,利差至少在2.4%-14%之间。
其余几个民营银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情况基本都是类似。
不排除有信息差异的缘故,但大部分还是客户质量、信贷业务分层导致的。所以发生微众的蛋壳、富民的加油事件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这些银行做的业务,是不是次级贷呢?
很“不幸”,在我看来,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当然,中间也有一部分肯定是要归属于创新的部分(比如一些银行会引入外部创新的征信模型)。
但“次级贷”有问题吗?“次级贷”本身是没有问题。
无论是从三农来看,还是一些不发达的地区。如果我们按照传统信贷模型的方式,对中小企业用户、个人来说,是很难享受到信贷的金融服务的。“次级贷”是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社会意义的。
那么问题来了,“次级贷”的利差这么大,银行的利润是不是会很大呢?
如果利润很大,那么在存款业务层面,储户是不是可以享受到了这些利差?这些利差是不是只能通过存款业务获得呢?
抛开50万存款保险的部分不说。储户其实是和银行一起承担放贷的风险,这么高的利差在,储户的存款利率部分其实是值得商榷的。再不济储户应该是可以或值得获取收益的一部分,而不是银行的股东。
有没有可能存款产品可以有类似保险分红险的可能,挂钩下银行信贷业务的经营情况。比如基于日均余额,可以享受去年信贷业务的分红(积分奖励)?
毕竟合作共赢,不是吗?
本文由硕硕发布,不代表答财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