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问答

7月社会融资腰斩,央行强调进一步降低实际贷款利率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362亿元,较上月末低2.6万亿元,远远低于市场1.7万亿元的预期。此外,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亦低于市场1.2万亿元预期




文|《财经》记者 张威


编辑|袁满




7月的金融数据经历了一场过山车,降幅大大出乎市场预期。




2021年8月11日下午,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30.22万亿元,同比增长8.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3个和2.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2.04万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个和2个百分点。




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6362亿元,较上月末低2.6万亿元,远远低于市场1.7万亿元的预期。此外,7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亦低于市场1.2万亿元预期。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向《财经》记者表示,整体看,7月金融数据依然保持低位运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去年高基数效应带来的影响还未消退,尤其去年社融增速最高峰尚未到来,金融数据走势难以出现明显反弹。另一方面,近段时间以来国内疫情存在零散、多发的态势,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的稳健运行产生干扰,继而影响企业信贷资金需求。加之7月政府融资同比少增了3639亿元,这导致社融降幅明显。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副院长赵庆明分析指出,因为年中往往存在银行冲点行为,所以6月M2增速会比5月以及后面的7月都高,所以,今年7月M2同比增速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符合规律,也在市场的预期范围之内。




不过赵庆明亦提出疑问,尽管此前官方一直说维持杠杆率的基本稳定,但是今年以来宏观杠杆率相对于去年是明显下降的,在当前宏观经济增长仍不够稳固的情况下,宏观杠杆率如此大幅度去化,是不是有点儿过早过大了。




具体到7月的社融增量部分,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8391亿元,同比少增1830亿元;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减少78亿元,同比少减446亿元;委托贷款减少151亿元,同比少减1亿元;信托贷款减少1571亿元,同比多减204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316亿元,同比多减1186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2959亿元,同比多601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820亿元,同比少3639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938亿元,同比少277亿元。




赵庆明认为, 政府债券融资大幅少增,一方面与今年以来财政收入超预期增长有关,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基建投资不振,资金需求不足。




一位银行分析师向《财经》记者预测,短期内金融数据难以出现明显反弹,但在疫情得到控制后,企业资金需求将回暖,这会对金融数据形成一定支撑。




那么,透过7月金融数据来看当前货币政策的节奏以及与现有市场需求的吻合度如何呢?




梁斯认为,整体看,货币政策的调控节奏是合适的,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当前经济稳健运行背景下,“稳健”货币政策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避免市场情绪出现超调,继而对实体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二是当前市场利率运行保持平稳,信贷市场利率继续下降,M2和社融增速稳定,这在确保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实体经济负担。




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就出现下行走势。二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3%,较一季度下行了17bp,创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新低。其中,一般贷款利率、票据和企业贷款利率较一季度分别下行了10bp、56bp和5bp,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则较一季度上行5bp,市场分析认为,这体现了房地产调控下政策“调结构”的倾向,后期在坚持房住不炒,实施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等来看,房贷利率仍会趋于上行。




尽管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创下新低,但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多处突出了对降低贷款利率的关注,依旧要求“推动实际贷款利率进一步降低”。




国金固收蔡浩团队认为,这体现了央行继续推进以改革降成本的决心,意味着下阶段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将依旧重视成本传导效应,继续释放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改革潜力,督促商业银行将政策红利传导至实体经济,使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光大证券认为,6月企业贷款利率下行,或与银行加大对优质企业贷款投放力度有关。对于后续贷款利率走势,目前企业贷款利率已处于较低水平,下半年可大体维持稳定,经济走势是决定变量,机构间的贷款定价分化依然存在;按揭贷款供需缺口扩大,利率仍有上行空间;短期消费类贷款利率大体维持稳定。




对于下半年经济走势,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今年以来,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稳中向好。二季度中国 GDP 同比增长 7.9%,两年平均增长 5.5%,较一季度加快 0.5 个百分点。中长期看,中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梁斯认为,货币政策的稳健基调不会发生变化。一方面,虽然中国经济运行整体稳定,但仍然存在恢复不平衡、不均衡的问题。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疫情反复对经济稳健运行产生影响,货币政策需要多措并举为实体经济提供充足的融资支持,缓解疫情冲击。另一方面,今年以来,虽然宏观杠杆率稳中趋降,但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出于风险防范的目的,货币政策不具备大幅放松的可能。加之全球疫情仍然存在较大变数,美联储货币政策提前转向预期升温,未来货币政策将在稳健的基调之上更加注重调控的灵活性、合理性,平衡好内部和外部、长期和短期之间的关系,更好在稳增长和防范风险之间建立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着重阐述了货币与通胀的关系,指出疫情后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货币量化宽松和财政大规模刺激,推动2021年全球通胀明显升温;而稳住通胀的关键在于管住货币。并指出,是货币供应量(广义货币)而非基础货币泛滥助推通胀,中国由于控制了货币供应量,6月末M2同比增速为8.6%,与疫情前水平相当,因此,通胀压力整体可控。




国家统计局7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CPI同比涨幅在上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继续回落0.1个百分点。




实习生吴家奇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由萧萧发布,不代表答财网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zxwl56

微信咨询
九财网
返回顶部
X九财网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zxwl66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